最新消息
Dec 15, 2020

疫苗問世「旅遊業解封潮」即將來臨,你要準備好迎接史無前例的需求

一、疫苗問世,英美加「開打」搶看2021解放光景



無論是全球禁飛或是封城禁足,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,無論是世界經貿或日常生活,都如被冰凍般凝滯不前。


今年12月8日,是新冠肺炎Covid-19 疫苗問世後的第一個「開打日」,英國領先全球,率先正式推行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。這次Covid-19疫苗是近代意義最重大的一支,集結全球力量在一年內接力研發出來,也破天荒的成為史上最快批准使用於人體的疫苗,因此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首席執行長Stevens 認為這一天是一個里程碑,更是人類對抗病毒的轉捩點。


隔週12月14日,由美國相繼接種,這對於疫情嚴峻總死亡病例超過30萬的美國而言,終於有機會看到曙光。緊跟在後的加拿大,於隔日成為第三個疫苗開打國。根據美聯社報導,加拿大衛生部長 Hajdu 於第一批疫苗施打時,同在醫院內見證這值得激動的一刻:「It was very emotional for me, I cried.」



二、疫苗狀況預估



紐約時報 早已在11月傳來輝瑞和BNT疫苗提供效力達 95%,英國預計在年底分發四百萬劑,美國也預估明年7月完成 85%國人接種疫苗,那麼「亞洲」呢?




由新加坡拔得頭籌,今年年底就會收到疫苗

台灣可望於2021年第二季開始接種

印度已購入6億劑量

中國、日本、印尼、南韓和泰國等已簽訂數百萬劑疫苗交易




全球發展中心認為,未來12-18個月,最晚兩年內,可讓疫苗普及全球,貧困國家人民也能透過 COVAX計畫獲得幫助,這是經多國同意合作分發疫苗,該計畫承諾在2021年底給全球20%的人口提供疫苗。



以上樂觀來看,預計未來一年,世界多個國家能都將所有人民保送病毒防護傘之下,最晚兩年內,這個防護傘將擴散至全世界。







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疫苗組召集人蘇益仁提到:「預估明年第一季到第二季,歐美多國、新加坡、日本、韓國等國家,陸續有60~70%的人口完成新冠疫苗接種,達到群體免疫,可預見這些國家將逐步解封,邊境重新開放並恢復商務交流及國際旅遊」。



三、迎接報復性旅遊,疫苗進度在走,填補網子的觀念要有




jacqueline-brandwayn-6sG6EHlzd50-unsplash.jpg



有一些國家疫情早已控制得宜,過著令人稱羨的「正常生活」。

在紐西蘭,民眾沒有戴口罩去購物中心、在電影院與朋友分享爆米花。在澳洲,觀眾欣賞劇場和體育賽事,音樂節密集的出演。泰國人們在熱鬧的酒吧中跳舞,而在台灣,13萬人聚集街頭,舉辦今年全球唯一照常發生的同志大遊行

-轉引自“I Forgot There Was A Pandemic”: How It Feels Living In Places Where COVID Isn’t A Thing


B2BDE6B3-6CF3-42D5-A9C2-5E127F3D131A_1_201_a.jpeg




雖然疫情相對樂觀,但仍嚴謹看待疾病管制規範,近幾個月疫情更加緩解,群眾反彈釋放出的「量能」卻同樣相當龐大,一點也不客氣!



「報復性旅遊」,想表達的其實是一種「補償性心裏」。經過一兩年防疫緊繃,終於情勢稍緩,各國人們急著解封出遊、旅遊產業鍊也想振作起來,隨之而來的是政府推出各式振興旅遊補助,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。





📌 問問自己,當疫苗問世,整個旅遊產業鏈「解封潮」來臨,你準備好迎接史無前例的需求嗎?





台灣的例子:

▪ 關在家悶壞的民眾開始「報復性旅遊」,6月底離島行程一推出,就出現搶購熱潮,造成旅遊網當機,不但機票、船票被搶光,2小時內預約人數飆破1700人,2天超過萬人報名,逾4000名候補,單日島上觀光人次破2萬2千人;



▪ 7月14日澎湖與全國同步開放三倍券領取,同樣因瞬間流量過大,不管是郵局或超商,都當機延誤領取時間。



▪ 過去,台灣就曾因為推動「國內旅遊住宿優惠」及「主題樂園優惠」活動,民眾熱烈上網申請電子序號,導致3個相關資訊網站開放瞬間系統超載當機





誰知道這樣的「未來」,多久後會到來呢?





若疫苗力量如預期發揮,各國的國內旅遊將是受益對象,解凍的國家一旦擺脫困境,想必每個人都會有如「戰後」的感覺。 幾乎是錯過了2020 一整年的人,如釋重負,除了逐漸回歸平凡生活,日後爭取「報復性旅遊消費」的機率應該非常高吧?





📌 除了旅宿與交通,觀光園區、商場是否有意推出限量優惠方案 ?



📌 參考往年旅遊季報名盛況,網路超載當機屢見不鮮,企業的舊有系統,或是因疫情縮減的人力,屆時是否能來得及承受呢 ?





這些問題都不值得親自去踩雷試驗。全世界的新聞每天都在播報Covid-19疫苗接種進度,因疫情慘澹的產業要有儘早填補網子觀念,只有未雨綢繆才能一網打盡過去所流失的。



在疾病管制上,我們做「最壞的打算」,以嚴謹的態度考量一切;但是在商業角度,企業必須做「最樂觀的預謀」。無論疫苗的不確定性有多高,還有多長的時日要走,都要先想到「未來」到來的那一刻,你是否能撐開網子接住一切。